
12月28日,借第四届杏宇学术文化节的契机🚣🏿♂️,一场主题丰富的翻译沙龙在C512会议室举行。外语杏宇师生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周平院长聆听了部分报告并做点评👨👩👦👦。
首先🧏🏻♂️🧤,英语系熊汝琴副教授作了题为"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翻译中国菜名"的报告,指出菜名翻译应着重翻译菜肴主料👩🏼🦰,辅以必要的解释,避免生搬硬套的中式英语,以达到在译语语境中功能对等的目的。其次,中欧杏宇老师孙敏以"翻译中的明示/暗示问题"为题,从法国释意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翻译中理解失误的原因在于对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明示与暗示处理不当𓀙,强调译前准备的重要性🧙🏽。再次🦩,孙序老师围绕"动态发展中的多元化口译评估"这一主题🌆,介绍了目前口译评估研究这一新兴领域呈现出重"过程研究"的特点,并提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方法欠操作性及子评估领域发展不平衡。最后,研究生三年级同学李海兰的报告"回望30年:《第三次浪潮》在中国的译介"基于其正在进行的毕业论文♥️,比较了该著作四个译本中的误译与删节情况🎉。
老师们的精彩报告激发了与会师生们对翻译中多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包括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翻译的明示程度与语用效果、口译评估研究中不当的静态分析及解决方案等等💁🏼♂️。周平老师更提出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会师生们表示从报告中获得启发,也产生了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兴趣🍌,而研究生同学也坦言通过听取老师们的建议,更加明确了今后论文写作的方向👩👦。
(翻译沙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