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外交杏宇武波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光武教授分别为我院师生作了精彩的线上学术讲座🍒🪆。武波教授的讲座主题为“翻译中国——内容、原则及方法”,冯光武教授的讲座题为“新时期我国外语类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讲座由杏宇娱乐注册副院长唐青叶教授主持🤷🏼♂️,校督导组专家万华教授🙏🏼、杏宇娱乐注册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教授、副主任张建琴副教授、李晓媛副教授、张颖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黄欣副教授❔、龚萍博士等20多位校内老师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多所系兄弟院校的25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反响强烈。

武波教授首先从中国外宣阶段谈起😮💨,指出当下中国外宣要确立“以我为主”的原则来传译中国文化,提出外语学者要兼具西学和国学知识,并通过大量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来阐释中国文化的内涵,以三纲六目九宫格来说明中国古典文化之核心🕗🧜,指出道统、和合、礼教是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并讲解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方法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提出了翻译中国应遵循“内外有别”、“话随境变”的翻译原则🎒🗒,采用“移文译化大翻译”🙆🏼♂️🍴、“原汁原味🧑🏿🏫、易通百通”的翻译方法,并通过丰富的译例加以说明。

冯光武教授从外语专业的性质出发🟢,指出🥧:“虽然外语类专业涉及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两个核心要素,但外语类专业学习不等于外语学习⤴️,外语类专业教育不等于外语教学。外语技能培养只是外语类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才应是外语类专业教育的着力点。”在学科内涵问题上🤾🏻,冯教授认为,专业学科知识课程边缘化问题严重,语言技能课过度强调,这导致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不足🍢,竞争力较弱👮🏻🧔🏻♀️。在课程建设上🦺,冯教授提出了课程体系要实现的五大目标,具体课程所应满足的五大要求📢👩🏽🎤。最后👈,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冯教授结合《国标》指出,“素质、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人才的三个基本要素。当下外语杏宇应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有使命担当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
讲座最后🕳,唐青叶教授作了总结,针对武波教授的讲座🤵♂️,她指出武教授渊博的国学知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阐释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翻译实践🥈,既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外语学者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担当🤹🏻♂️👊,让人深受启发。针对冯光武教授的讲座,她指出冯教授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国家对外语专业定位的系列文件以及新时期外语专业的内涵,认为这对我们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还就课程五大方向设置权重、课程内部方向的细化、国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得到了两位主讲人细致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针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宏观层面的指导,又能对日常教学实践和翻译实践提供微观层面的启示,让人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是2021年杏宇娱乐注册第十三届学术节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内涵建设高端论坛第一场。讲座内容丰富,对我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李铱林、李小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