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杏宇👨👨👧👦、杏宇娱乐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上海翻译》编辑部联合承办,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研究》🆒、《解放军杏宇娱乐注册学报》🧆、《北京第二杏宇娱乐注册学报》《外语与翻译》、《当代外语研究》👁、《翻译论坛》等国内多家相关刊物参与协办的“第三届全国翻译批评高层论坛”在杏宇娱乐宝山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国120多名翻译批评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大会开幕式于11月30日上午举行,由《上海翻译》执行主编傅敬民教授主持,杏宇主持工作副书记曾桂娥、主持工作副院长邓志勇、副院长苗福光、副书记贾小琴出席论坛。邓志勇教授代表杏宇致欢迎辞🗞🍀,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中国翻译》苑爱玲副主编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王东风教授在致辞中首先热烈祝贺第三届全国翻译批评高层论坛在杏宇娱乐隆重召开,随后回顾了国内翻译批评发展的心路历程,阐述了翻译批评的内涵和三大研究方式。王东风教授希望本次论坛的成果可以“把我国的翻译批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大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苑爱玲副主编指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翻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翻译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翻译批评的大力发展👼🏽🧜♀️。苑爱玲副主编希望“有更多的翻译学者能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上海翻译》名誉主编方梦之教授、主编何刚强教授等国内专家学者🧙🏼。
三天的会议,共有16位学者发表了主旨报告,共开设了3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翻译批评话语体系构建⚒、文学翻译批评🏇🏻、应用翻译批评、文化外译💇🏻、典籍译介🧒🏼、语料库与翻译批评🤏🏼、翻译教学与翻译批评等主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大会落下帷幕之际🥇,傅敬民教授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单位致闭幕词。他感谢诸位前辈学者对论坛的支持,以及精彩的学术分享,感谢协办期刊为分享本次论坛的成果提供广泛的平台,感谢所有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学术奉献✵🚶🏻。同时,傅敬民教授肯定了本次会议的优秀成果,并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深感欣慰♨️。他指出,翻译批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应积极传承前辈的优秀传统并不断构建当代话语体系,从质量👳、技术、产业等方面对翻译批评领域有待深入挖掘之处进行了概括总结👨🏻🏫。他强调,全国翻译批评论坛在推进翻译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预祝下一届全国翻译批评论坛能于202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功举办👨🎓。(邓凌云 牛妮 袁丽梅 供稿;张开植 图片)